学院举行李永舫院士兼职教授聘任暨“院士专家工作室”揭牌仪式

发布时间:2020-10-17 11:57  浏览:

10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兼职教授聘任暨“院士专家工作室”揭牌仪式在长安校区致知楼2307会议室举行。我校副校长李磊、人事处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胡波、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人事处副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樊婧、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李保新,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代表出席了揭牌仪式,会议由院长陈新兵主持。

聘任仪式前,游旭群校长与李永舫院士进行了亲切交流。游校长对李院士的加盟表示欢迎,感谢李院士长期以来对学校、学科的关心和帮助。他指出,李院士的加盟对我校材料、化学学科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希望李院士能够积极为学校举荐高层次人才,指导团队成员产出标志性成果,帮助学院扩大学术影响力,提高学院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聘任仪式上,陈新兵介绍了李院士的基本情况,回顾了李院士与陕西师大结缘、达成合作意向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经历,非常感谢李院士能够加盟学院,助力学院、学科发展。

胡波宣读了《陕西师范大学关于聘请李永舫院士为兼职教授的决定》。李磊为李永舫院士颁发聘书,并与李院士共同为“院士专家工作室”揭牌。

李院士在发言中表示很高兴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他谈到,陕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科研氛围较为浓厚的国内著名的师范院校,在材料和化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他表示,今后将以院士工作室为平台,共享资源,进一步促进双方学术交流,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扩大学校材料学科的学术影响,为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刘生忠教授认为李院士学术造诣深,是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领域德高望重的专家。自2014年以来以各种形式给予我校,特别是材料学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李院士这次加盟学校是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学校和学院的发展,令人崇敬。他的加盟将使我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院士工作室成员王晓晨研究员表示,将借助院士工作室这个平台,依托学院能源材料的独特优势,将有机光合材料研究工作做出特色,做出成绩,努力做好科研和学生培养等工作,为学院的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磊代表学校对李院士的加盟表示真诚感谢。他指出,李院士是国内杰出的化学科学家,一直关心和支持学校材料、化学学科的发展,是学院和学科发展的“好老师”,相信在李院士的关心、指导下,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将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阔。他希望通过院士工作室这个平台,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在学科建设、光伏电池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提升、新能源高等技术研究院发展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他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材料学院全力做好李院士在校工作期间各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

李永舫院士简介:李永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1977年考入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抗菌素专业;1982年获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导师:吴浩青院士;1986年至1988年为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后,合作导师:钱人元院士,出站后留化学所工作;1993年晋升研究员,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曾于1988年10月至1991年4月、1992年10月至1993年1月、1994年1月至1994年4月到日本文部省分子科学研究所井口洋夫教授(日本学士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Alan J. Heeger教授(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1998年10月至11月到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访问教授;2000年2月至5月到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 Yang Yang教授实验室高访;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院士现任《高分子通报》主编,《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北京市能源与环境学会会长。主要从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和器件以及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共轭聚合物给体、富勒烯和非富勒烯n-型有机半导体受体光伏材料以及电极界面修饰层材料、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通过共轭支链来拓展聚合物共轭程度,从而拓宽其吸收光谱的分子设计思想;提出通过使用富电子的茚双加成来提高C60的LUMO能级的思想,设计合成了茚双加成富勒烯衍生物(ICBA)新型受体光伏材料,使基于P3HT的光伏器件的开路电压和能量转换效率显著提高;通过侧链工程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与窄带隙n-OS受体吸收互补的高效中间带隙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开发了低成本和高效的聚合物给体光伏材料PTQ10,有望应用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将来的实用化产品中。发表研究论文700多篇,他引4万余次,h-因子101。获美国化学会“Macro2012 Lecture Award”,入选汤森路透发布的“Hottest Scientific Researchers”21人名单、材料科学和化学两个领域“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